大厅中并没有桌椅,学生们和老师都是席地而坐,他们也在这里做礼拜。
老师注意到了他们,他是一个高鼻深目的典型撒拉逊人,从他写在木板上的文字和学生手中的石板来看,他正在教导他们学习撒拉逊语。
与塞萨尔还在在圣十字堡时,和王子学习过的课程不同,撒拉逊人更看重于人类对知识的善加利用。
如同基督的骑士中盛行的“侍从制度”,撒拉逊人的孩子也是从六岁开始接受教育,直到十四岁,期间他们应当学习经文,语言和伦理。
但他们到了十四岁就要开始分科。
在基督徒的国家和社会中,普罗大众的命运轨迹几乎是固定的,有时候人们从他们的名字和姓氏就能看出他们的父亲、祖父,甚至于曾祖父是做什么的,像是木匠、面包师、猎人……
这些职业名称在今后都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姓氏之一。一个木匠的儿子,最终也只能成为木匠。一个铁匠的儿子也应当只去打铁,若使他们离经叛道,想做其他的工作,无论是出于兴趣,还是对钱财的渴望,都会遭到人们的质疑。
当然他们也可以请求父亲把他们送去感兴趣的行当里做学徒,不说严苛的学徒制度是否能够让他们如愿以偿,在漫长的学习过程,或者说是挨打受骂的过程中死去的孩子不知几几,就算他终于学到了一些微薄的技巧,也要等到三四十岁才能够离开自己的师傅,为自己做工。
但考虑到中世纪时期,人们,尤其是穷苦民众的平均年龄,这段时期无疑是相当短暂的。
撒拉逊人则有所不同。他们孩子在十四岁后就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,像是阅读、手工艺、文学、医学、数学……甚至于撒拉逊人的教士——也就是“学者”,也不会被有意截断上升的可能——只是能够攀升到这一步,时间漫长而且艰难,更需要天赋,像是为一个部落或是城市做指引的“学者”都必须接受过先知的“启示”。
“那是女孩吗?”若弗鲁瓦惊讶地问道——这里的学生年纪都在八九岁左右,蒙着头巾的都是女孩,人数至少有总数的三分之一。
基督徒中女性很少会接受系统的教育,她们的教育就是由其他年长的女性,或者是自己的母亲来教导的,她们所学习到的也不过是耕作、缝补、烹饪和打理家务。贵族女性可能会增加一些诗歌、舞蹈或是弹奏乐器之类的科目,但总体上还是要求她们娱乐自己的丈夫或是其他男性。
但据希拉克略说,撒拉逊人的贵女甚至可以学习神学和数学,天文地理,她们的学识甚至可以压过真正的学者,即便如此,也不用担心会遭到男性的报复,或者是恐吓,人们反而对此相当推崇,曾经有个天资卓越的贵女甚至被称之为“学者”,当然,这个“学者”只是一个名头,她无法进入寺庙接受“启示”,任何女性都不能。
学者见到了他们,也看见了卡马尔派遣的向导——这两位也是在大马士革颇有些名望的人物,他马上站起来迎接。
但在看到了他身边做撒拉逊人打扮的塞萨尔时,就连这个一向持重沉稳的老人也不由得错愕了一瞬间。
撒拉逊人的审美与基督徒有所不同,但有时候,这种差别完全可以忽略不计,学者甚至诧异的看了一眼他们的向导,以为他将一个装扮成男人的女人带进了学校,学校固然接受年幼的女学生,但一个年长的女性可不该随意暴露在外,何况她还打扮成了一个男人,这是真主所不允许的事情。
幸好他还没来得及发问,就看到了塞萨尔的喉结,他情不自禁的摇了摇头,感叹真主真是无所不能。
不过塞萨尔的身份依旧让他犹疑不定,按照塞萨尔现在的身高与肩宽,他已经是个成年人了,但若是一个经验老道的人仔细观察,就会发现他的身上依然保留着儿童般的纯真,而且他也没有蓄留胡须。
在撒拉逊,一个男性若是成年了,就要开始蓄留胡须,他们可以将胡须打理的很短,或者是很整齐,但必须有胡须,人们才会把他看作一个男人,而不是男孩。
他的视线随后落在了若弗鲁瓦身上,随即便微微蹙眉,这个同样没有蓄留胡须的人应当是个基督徒。
“是卡马尔大人叫我带着他们在城中走走的。”向导马上提醒他说,卡马尔在这些人的心中,必然有着与众不同的地位。至少这位学者就丝毫没有悖逆他的意思,他点了点头,“不过学校又有什么可参观的呢?这里有一百多座学校,”他骄傲的说道,“我们的孩子在这里学习真主所需要他们知道的一切。”
“我看到了,这是这个世间最美好的景象。”塞萨尔真心实意地说道,这里甚至让他想起了另一个世界的学校。
他环顾四周,那些孩子正在好奇的打量这几个不速之。他们都是一些只有八九岁的孩子,正是最好奇,也是最直白的时候。如果不是他们老师是个严厉的学者,他们可能早就窃窃窃私语,交头接耳起来了。
“我就不打搅您上课了。”塞萨尔礼貌的说道,“但我想要去图书馆看看。”
图书馆和学校是连接
第142章 往阿颇勒的路途中(7)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